光圈#
光圈是摄影中一个关键的参数,它控制着相机镜头进入相机的光线量。光圈大小的调整会影响到照片的曝光量、景深以及图像质量等方面。以下是关于光圈的详细介绍:
1. 光圈的作用#
- 光圈控制着相机镜头进入相机的光线量,影响曝光量。光线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明暗程度,光圈越大,光线量越多,照片越明亮;光圈越小,光线量越少,照片越暗。
- 光圈还影响景深,即图像中清晰区域的范围。光圈越大,景深越浅,背景模糊;光圈越小,景深越深,背景清晰。
2. 光圈的构成#
- 光圈由一系列可调节大小的光圈叶片组成,形成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光圈孔径。光圈孔径的大小决定了光线进入相机的数量。
- 光圈的大小用 F 值表示,F 值越小,光圈孔径越大,反之越小。例如,F2.8 表示光圈最大开放,而 F22 表示光圈最小开放。
3. 光圈大小与 F 值#
- 光圈大小与 F 值呈反比关系,F 值越小,光圈越大,光线进入相机的数量越多;F 值越大,光圈越小,光线进入相机的数量越少。
- 光圈大小的调整通常以 F 值的倍数进行,称为光圈的一个 “档”。
4. 光圈与景深#
- 光圈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景深。光圈越大,景深越浅,适用于拍摄人物肖像等需要背景虚化的场景;光圈越小,景深越深,适用于拍摄风景等需要清晰整个画面的场景。
5. 光圈优先模式#
- 相机通常提供光圈优先模式,允许用户手动设定光圈大小,而相机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整快门速度以保持正确曝光。这样的模式适用于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,让摄影师专注于构图和光圈选择。
6. 光圈与镜头性能#
- 光圈的大小也与镜头的性能有关,不同的镜头在不同光圈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成像质量。一般来说,镜头在中间光圈(如 F8 至 F11)时表现最佳,而在全开光圈或全闭光圈时可能出现图像畸变或透镜散焦等现象。
通过了解光圈的作用、构成、大小与 F 值、与景深的关系、光圈优先模式以及与镜头性能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,摄影爱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摄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照片。
快门#
快门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组件,它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度。在摄影过程中,快门的打开和关闭决定了光线是否能够进入相机,并在感光元件(如胶片或数码传感器)上留下影像。以下是关于快门的详细介绍:
1. 快门的作用#
- 快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,从而控制曝光时间。曝光时间越长,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越长,图像变得更加明亮。
- 快门还能够决定照片中动态物体的清晰度。快门速度快时,可以冻结运动物体,使其呈现清晰的轮廓;而当快门速度慢时,运动物体则呈现运动轨迹。
2. 快门的构成#
- 快门由两部分组成:快门帘和快门机构。
- 快门帘是一组位于相机镜头前方的帘片,一般包括前帘和后帘。快门帘在曝光开始时打开,结束时关闭,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。
- 快门机构是控制快门帘打开和关闭的装置,通常由电磁驱动或机械机构实现。
3. 快门速度#
- 快门速度是快门打开和关闭所需的时间,通常以秒为单位表示,如 1/1000 秒或 1 秒。
- 快门速度越快,曝光时间越短,适用于拍摄高速运动或抓拍瞬间的场景;而快门速度越慢,曝光时间越长,适用于拍摄夜景或需要捕捉运动轨迹的场景。
4. 快门模式#
- 相机通常提供多种快门模式,包括手动模式、自动模式、快门优先模式和程序模式等。
- 在手动模式下,用户可以自行调节快门速度,完全控制曝光时间;而在自动模式下,相机会根据环境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。
- 快门优先模式允许用户设定快门速度,而相机根据用户设定自动调整光圈大小以保持正确曝光;程序模式则由相机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。
5. 快门延迟#
- 快门延迟是指按下快门按钮到相机实际开始曝光之间的时间间隔。在某些情况下,快门延迟可以帮助避免拍摄时的抖动,保持图像清晰度。
- 快门延迟通常分为两种:预置延迟和自定义延迟。预置延迟是相机自带的延迟设置,而自定义延迟则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的延迟时间。
6. 快门震动#
- 快门震动是由快门机构运动时产生的震动,可能会导致图像模糊或失真。尤其是在使用长曝光时间或长焦距镜头时,快门震动的影响更加明显。
- 为了减少快门震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,可以采取一些措施,如使用快门延迟、避免手持拍摄、使用防抖功能或固定相机等。
通过了解快门的作用、构成、速度、模式、延迟和震动等方面的知识,摄影爱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摄出更加清晰、准确的照片。
7. 安全快门速度#
- 想手持拍摄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,最简单便是快门要够快,但快门太快相对就可能会发生曝光不足的情况。
- 所以经过不断拍摄,摄影师就得出一个 “最慢而又不手震的快门值” 理论,那便是大家熟知的 “安全快门” 了。
- 传统上,简单而笼统的安全快门定义是︰快门值不慢于 1 / 镜头焦距。Eg. 你使用的是 50mm,快门值 1/50 便可以拍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了。
- 一般情况下,拍行走或快速移动时,设在 1/250 秒左右;
- 拍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,提高到 1/400 秒左右;
- 拍快速飞行时,设在 1/800 秒以上。(仅为建议值)
感光 ISO#
感光 ISO 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参数,它代表了感光元件(如胶片或数码传感器)对光线的敏感程度。调整感光 ISO 可以影响照片的曝光量和图像质量,同时也会对图像的噪点和细节表现产生影响。以下是关于感光 ISO 的详细介绍:
1. 感光 ISO 的作用#
- 感光 ISO 决定了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。ISO 值越高,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高,曝光量越大,照片越亮;ISO 值越低,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低,曝光量越小,照片越暗。
- 调整感光 ISO 是调整曝光量的一种方式,当光线不足或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时,可以适当提高 ISO 值来增加曝光量,从而获得正确曝光的照片。
2. 感光 ISO 的构成#
- 感光 ISO 通常以数字形式表示,如 ISO 100、ISO 200、ISO 400 等。ISO 值的倍数关系为 ISO 100、ISO 200、ISO 400、ISO 800 等,每增加一个档位,感光度加倍。
- 不同相机和不同型号的感光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 ISO 范围,通常从 ISO 100 或 ISO 200 开始,最高可达数千或数十万。
3. 感光 ISO 与噪点#
- 噪点是指图像中不希望出现的杂色或颗粒状的像素,是高感光 ISO 值的一个常见问题。当 ISO 值较高时,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增加,会导致图像中噪点的增加。
- 为了减少噪点的影响,可以尽量选择较低的 ISO 值拍摄,或者在后期处理中使用降噪软件进行处理。
4. 感光 ISO 与细节表现#
- 高感光 ISO 值可能会降低图像的细节表现,尤其是在低光条件下拍摄时。由于高 ISO 值增加了图像的噪点,可能会导致细节丢失或变得模糊。
- 为了保持图像的细节表现,可以尽量选择较低的 ISO 值拍摄,或者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使用较高的 ISO 值,并在后期处理中进行噪点处理。
5. 自动 ISO 功能#
- 很多相机提供了自动 ISO 功能,可以根据拍摄环境自动调节 ISO 值,以获得适当的曝光量。这样的功能可以简化曝光控制,使摄影师可以更专注于构图和创作。
- 尽管自动 ISO 功能便利,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手动调节 ISO 值仍然是必要的,例如需要控制噪点或保持最佳图像质量时。
通过了解感光 ISO 的作用、构成、与噪点的关系、与细节表现的关系以及自动 ISO 功能等方面的知识,摄影爱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摄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照片。
6. 不同感光值的适用场景#
① ISO50 以下为低感光度
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、细腻的照片。只要条件许可,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,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,比如,只要能够保证景深,宁可开大一级光圈,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。
② ISO100—200 属于中感光度
在这一段,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,要放大到什么程度,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,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,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,使成功率提高。
③ ISO400 以上是高感光度
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。其一是速度,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;其二是画质,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,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。
当 ISO 值越高,则可在相同光源环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,能有效避免手抖拍虚的情况发生。
低 ISO 可提供给影像拍摄三大好处,分别为高画质、低噪点与慢速快门。Eg. 低感光所带来的效用,是可以让快门速度降低,拍出另一番的影像风味。举例来说,像是山中川流的细水、瀑布,可能就需要使用低于 1/2 秒的快门,来换取动感的水流;若在晴朗的户外,也可将光圈开大(F2.8),降低 ISO 来确保快门速度在机身极限范围内(1/4000 秒或 1/8000 秒),以减少过曝的机会,取得较为柔散迷人的景深效果。
在夜景的部份,则主要是利用在需要凝结瞬间的情境,藉由高 ISO 大光圈的方式冻结眼前的美景,例如高山星空银河、夜间民俗庆典、手持城市夜景等等,都是高 ISO 可掌控的主题范围。
建议值:晴朗的室外使用 ISO100;阴郁的天气使用 ISO200;室内使用 ISO400 或更高。
(ISO 感光度越高,感光元件 CMOS 对光越敏感,满足曝光所需要的进光量越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