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圈#
光圈是攝影中一個關鍵的參數,它控制著相機鏡頭進入相機的光線量。光圈大小的調整會影響到照片的曝光量、景深以及圖像質量等方面。以下是關於光圈的詳細介紹:
1. 光圈的作用#
- 光圈控制著相機鏡頭進入相機的光線量,影響曝光量。光線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照片的明暗程度,光圈越大,光線量越多,照片越明亮;光圈越小,光線量越少,照片越暗。
- 光圈還影響景深,即圖像中清晰區域的範圍。光圈越大,景深越淺,背景模糊;光圈越小,景深越深,背景清晰。
2. 光圈的構成#
- 光圈由一系列可調節大小的光圈葉片組成,形成一個圓形或近似圓形的光圈孔徑。光圈孔徑的大小決定了光線進入相機的數量。
- 光圈的大小用 F 值表示,F 值越小,光圈孔徑越大,反之越小。例如,F2.8 表示光圈最大開放,而 F22 表示光圈最小開放。
3. 光圈大小與 F 值#
- 光圈大小與 F 值呈反比關係,F 值越小,光圈越大,光線進入相機的數量越多;F 值越大,光圈越小,光線進入相機的數量越少。
- 光圈大小的調整通常以 F 值的倍數進行,稱為光圈的一個 “檔”。
4. 光圈與景深#
- 光圈大小直接影響照片的景深。光圈越大,景深越淺,適用於拍攝人物肖像等需要背景虛化的場景;光圈越小,景深越深,適用於拍攝風景等需要清晰整個畫面的場景。
5. 光圈優先模式#
- 相機通常提供光圈優先模式,允許用戶手動設定光圈大小,而相機根據環境條件自動調整快門速度以保持正確曝光。這樣的模式適用於需要控制景深的場景,讓攝影師專注於構圖和光圈選擇。
6. 光圈與鏡頭性能#
- 光圈的大小也與鏡頭的性能有關,不同的鏡頭在不同光圈下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成像質量。一般來說,鏡頭在中間光圈(如 F8 至 F11)時表現最佳,而在全開光圈或全閉光圈時可能出現圖像畸變或透鏡散焦等現象。
通過了解光圈的作用、構成、大小與 F 值、與景深的關係、光圈優先模式以及與鏡頭性能的關係等方面的知識,攝影愛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攝出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的照片。
快門#
快門是攝影中的一個重要組件,它控制著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度。在攝影過程中,快門的打開和關閉決定了光線是否能夠進入相機,並在感光元件(如膠卷或數碼傳感器)上留下影像。以下是關於快門的詳細介紹:
1. 快門的作用#
- 快門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時間,從而控制曝光時間。曝光時間越長,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越長,圖像變得更加明亮。
- 快門還能夠決定照片中動態物體的清晰度。快門速度快時,可以凍結運動物體,使其呈現清晰的輪廓;而當快門速度慢時,運動物體則呈現運動軌跡。
2. 快門的構成#
- 快門由兩部分組成:快門簾和快門機構。
- 快門簾是一組位於相機鏡頭前方的簾片,一般包括前簾和後簾。快門簾在曝光開始時打開,結束時關閉,控制光線的進入時間。
- 快門機構是控制快門簾打開和關閉的裝置,通常由電磁驅動或機械機構實現。
3. 快門速度#
- 快門速度是快門打開和關閉所需的時間,通常以秒為單位表示,如 1/1000 秒或 1 秒。
- 快門速度越快,曝光時間越短,適用於拍攝高速運動或抓拍瞬間的場景;而快門速度越慢,曝光時間越長,適用於拍攝夜景或需要捕捉運動軌跡的場景。
4. 快門模式#
- 相機通常提供多種快門模式,包括手動模式、自動模式、快門優先模式和程序模式等。
- 在手動模式下,用戶可以自行調節快門速度,完全控制曝光時間;而在自動模式下,相機會根據環境條件自動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。
- 快門優先模式允許用戶設定快門速度,而相機根據用戶設定自動調整光圈大小以保持正確曝光;程序模式則由相機自動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。
5. 快門延遲#
- 快門延遲是指按下快門按鈕到相機實際開始曝光之間的時間間隔。在某些情況下,快門延遲可以幫助避免拍攝時的抖動,保持圖像清晰度。
- 快門延遲通常分為兩種:預置延遲和自定義延遲。預置延遲是相機自帶的延遲設置,而自定義延遲則是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設置的延遲時間。
6. 快門震動#
- 快門震動是由快門機構運動時產生的震動,可能會導致圖像模糊或失真。尤其是在使用長曝光時間或長焦距鏡頭時,快門震動的影響更加明顯。
- 為了減少快門震動對圖像質量的影響,可以採取一些措施,如使用快門延遲、避免手持拍攝、使用防抖功能或固定相機等。
通過了解快門的作用、構成、速度、模式、延遲和震動等方面的知識,攝影愛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攝出更加清晰、準確的照片。
7. 安全快門速度#
- 想手持拍攝到一張不手震的照片,最簡單便是快門要夠快,但快門太快相對就可能會發生曝光不足的情況。
- 所以經過不斷拍攝,攝影師就得出一個 “最慢而又不手震的快門值” 理論,那便是大家熟知的 “安全快門” 了。
- 傳統上,簡單而籠統的安全快門定義是︰快門值不慢於 1 / 鏡頭焦距。Eg. 你使用的是 50mm,快門值 1/50 便可以拍到一張不手震的照片了。
- 一般情況下,拍行走或快速移動時,設在 1/250 秒左右;
- 拍更快的自由落體或飛馳的物體,提高到 1/400 秒左右;
- 拍快速飛行時,設在 1/800 秒以上。(僅為建議值)
感光 ISO#
感光 ISO 是攝影中的一個重要參數,它代表了感光元件(如膠卷或數碼傳感器)對光線的敏感程度。調整感光 ISO 可以影響照片的曝光量和圖像質量,同時也會對圖像的噪點和細節表現產生影響。以下是關於感光 ISO 的詳細介紹:
1. 感光 ISO 的作用#
- 感光 ISO 決定了相機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。ISO 值越高,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越高,曝光量越大,照片越亮;ISO 值越低,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越低,曝光量越小,照片越暗。
- 調整感光 ISO 是調整曝光量的一種方式,當光線不足或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時,可以適當提高 ISO 值來增加曝光量,從而獲得正確曝光的照片。
2. 感光 ISO 的構成#
- 感光 ISO 通常以數字形式表示,如 ISO 100、ISO 200、ISO 400 等。ISO 值的倍數關係為 ISO 100、ISO 200、ISO 400、ISO 800 等,每增加一個檔位,感光度加倍。
- 不同相機和不同型號的感光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 ISO 範圍,通常從 ISO 100 或 ISO 200 開始,最高可達數千或數十萬。
3. 感光 ISO 與噪點#
- 噪點是指圖像中不希望出現的雜色或顆粒狀的像素,是高感光 ISO 值的一個常見問題。當 ISO 值較高時,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增加,會導致圖像中噪點的增加。
- 為了減少噪點的影響,可以儘量選擇較低的 ISO 值拍攝,或者在後期處理中使用降噪軟件進行處理。
4. 感光 ISO 與細節表現#
- 高感光 ISO 值可能會降低圖像的細節表現,尤其是在低光條件下拍攝時。由於高 ISO 值增加了圖像的噪點,可能會導致細節丟失或變得模糊。
- 為了保持圖像的細節表現,可以儘量選擇較低的 ISO 值拍攝,或者在合適的光線條件下使用較高的 ISO 值,並在後期處理中進行噪點處理。
5. 自動 ISO 功能#
- 很多相機提供了自動 ISO 功能,可以根據拍攝環境自動調節 ISO 值,以獲得適當的曝光量。這樣的功能可以簡化曝光控制,使攝影師可以更專注於構圖和創作。
- 儘管自動 ISO 功能便利,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手動調節 ISO 值仍然是必要的,例如需要控制噪點或保持最佳圖像質量時。
通過了解感光 ISO 的作用、構成、與噪點的關係、與細節表現的關係以及自動 ISO 功能等方面的知識,攝影愛好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曝光控制技巧,拍攝出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的照片。
6. 不同感光值的適用場景#
① ISO50 以下為低感光度
在這一段可以獲得極為平滑、細膩的照片。只要條件許可,只要能夠把照片拍清楚,就儘量使用低感光度,比如,只要能夠保證景深,寧可開大一級光圈,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檔。
② ISO100—200 屬於中感光度
在這一段,需要認真考慮這張照片做什麼用,要放大到什麼程度,假如你能夠接受噪點,中感光度設定降低了手持相機拍攝的難度,提高了在低照度條件下拍攝的安全系數,使成功率提高。
③ ISO400 以上是高感光度
感光度對攝影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。其一是速度,更高的感光度能獲得更快的快門速度;其二是畫質,越低的感光度帶來更細膩的成像質量,而高感光度的畫質則是噪點比較大。
當 ISO 值越高,則可在相同光源環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門速度,能有效避免手抖拍虛的情況發生。
低 ISO 可提供給影像拍攝三大好處,分別為高畫質、低噪點與慢速快門。Eg. 低感光所帶來的效用,是可以讓快門速度降低,拍出另一番的影像風味。舉例來說,像是山中川流的細水、瀑布,可能就需要使用低於 1/2 秒的快門,來換取動感的水流;若在晴朗的戶外,也可將光圈開大(F2.8),降低 ISO 來確保快門速度在機身極限範圍內(1/4000 秒或 1/8000 秒),以減少過曝的機會,取得較為柔散迷人的景深效果。
在夜景的部分,則主要是利用在需要凝結瞬間的情境,藉由高 ISO 大光圈的方式凍結眼前的美景,例如高山星空銀河、夜間民俗慶典、手持城市夜景等等,都是高 ISO 可掌控的主題範圍。
建議值:晴朗的室外使用 ISO100;陰鬱的天氣使用 ISO200;室內使用 ISO400 或更高。
(ISO 感光度越高,感光元件 CMOS 對光越敏感,滿足曝光所需要的進光量越少。)